★张爱玲曾说她“*羡慕的职业”就是“写影评”,编剧张爱玲是其创作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 ★从《不了情》《太太万岁》到《六月新娘》《一曲难忘》,张爱玲的大银幕双城故事从沪上轰动到香港。 ★世俗喜剧奠基之作,笑料中有讽刺,对白让人回味,尽现小市民的浮世悲欢。 ★《情场如战场》是电懋具有代表性的喜剧,被杜云之、黄仁选入中国名片一百部中,公映二十二天,打破当年国语片的卖座纪录。 本书简介: 《六月新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的结集,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这五个剧本以爱情纠葛为主题和线索,演绎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既富有戏剧性,又贴近生活,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教人思索,时而温馨感人,时而扣人心弦,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一系列小说震动文坛,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目录: 人财两得 情场如战场 桃花运 六月新娘 小儿女 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张爱玲对此有很深的理解。可以说这些剧本展现了张爱玲的另一面: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孤芳自赏,她对于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也有所理解,有所包容。其次,张爱玲是一个很会编故事的人,她的剧本确实都编得很巧妙。这些剧本多为喜剧,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玩、轻松和聪明,而这在她的小说里不大体现出来。——止庵 张爱玲是华语电影人的心魔,几乎每一个华语导演都有拍关于她或改编她作品的冲动。 ——黄爱玲 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 ——夏志清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白先勇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张爱玲对此有很深的理解。可以说这些剧本展现了张爱玲的另一面: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孤芳自赏,她对于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也有所理解,有所包容。其次,张爱玲是一个很会编故事的人,她的剧本确实都编得很巧妙。这些剧本多为喜剧,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玩、轻松和聪明,而这在她的小说里不大体现出来。——止庵 张爱玲是华语电影人的心魔,几乎每一个华语导演都有拍关于她或改编她作品的冲动。 ——黄爱玲 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 ——夏志清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白先勇 她称得上“活过”“写过”“爱过”。 ——木心 创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张爱玲一样创造出可以留传下来的不朽作品。 ——侯孝贤 张爱玲以诅咒的方式让一个世代随她一起死去.像一个大上海的幽魂,活在许多爱她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来再来,在每朵花中寻找它自己。仿佛因为她的死,月光都像魂魄了。 ——蒋勋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贾平凹 “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 ——李碧华 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于是她便觉攫住自己,束缚在一些生活的可爱的细节,拼命去吸吮它的实在之处,以免自己再滑到虚无的边缘。 ——王安忆 她的大多数读者恐怕都和我们一样,或是觉得张应该一心一意写小说。天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痴心人在白白地等待她的下一部小说。 ——叶兆言 五四以来,以数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读者持续支持的中国作家,除鲁迅外,只有张爱玲。 ——王德威 她的时代感是敏锐的,敏锐得甚至觉得时代会比个人的生命更短促。 ——杨照 我读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听我喜欢的音乐一样,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交响乐,而是民谣流派,可以不断流传下去的。 ——苏童许多人是时间愈久,愈被遗忘,张爱玲则是愈来愈被记得。 ——南方朔 时间过去,运动过去,再看张爱玲,必须认可她的优越性。 ——李渝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余秋雨 这个女人好像替我及我们许多女人都活过一遍似的。 ——李昂 谁说张爱玲是避世的呢?她难道不是一直藉作品对读者推心置腹吗?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斯人已逝?在生活中、在作品中、在文学史中,我们注定还会时时遇到她,谈到她——张爱玲。 ——艾晓明 女人大都不珍惜自己的才华,以男人的喜好为喜好,以男人的价值为价值,张爱玲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她顽强地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处处有她的“此在”。 ——刘川鄂 迷张爱玲的人,大多是贴身的迷、贴心的迷。 ——蔡康永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陈克华 六月新娘 人物(出场序) 汪丹林(简称丹)——卓然的独生女,廿四岁,从小娇生惯养,心高气傲,自己守身如玉,所以对于别人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认为“爱情的眼睛里面不能容忍一颗沙粒” 林亚芒(简称芒)——即阿芒,西名“Almond”,廿七岁,肤色黝黑,菲律宾华侨,习音乐,人品介乎音乐家与洋琴鬼之间,生活习染完全洋化 汪卓然(简称汪)——败落的世家子,自幼挥霍惯,场面收不拢,于是信口开河,到处拉钱(五十余岁) 董季方(简称董)——南洋橡胶大王的儿子,廿九岁,受过完美教育,故无纨子弟的倾向,但仍难免“大少爷”气派,喜欢结交朋友,懂得各种“玩乐”,自以为很有分寸 老周(简称周)——五十余岁,董家两代的老佣人,忠心耿耿,也难免有些唠唠叨叨 白锦(简称白)——廿五岁,红舞女,久历风尘,识透人情,本性很忠厚,因此多少有点欢场女儿的“侠气”,而并没有染上太多的坏习气 麦勤(简称麦)——卅三岁,身材粗壮,香港出生,十九岁时到外洋轮船上做事,十四年后衣锦还乡,积了一些钱,想讨一个太太,六分中国楞小子加上四分洋水手的气味 何小姐(简称何)——廿四岁,丹林的女同学,充满着“香港小姐”的韵味 第一场 景:邮船头等舱外甲板上 时:初夏某日黄昏 人:丹、芒、乘客甲夫妇、幼女、众乘客 (大海中,一条邮船行进着。 (丹林一个人正在凭栏眺海,海风吹着她的头发。 (黄昏的海上,天边有晚霞。 (丹林望着远处,沉在回忆中,忆起一些甜蜜的事,嘴角浮起一个微笑。 (一个绳圈堕在丹足边,丹微一惊,阿芒走近拾起绳圈。) 芒:对不住! (丹摇摇头,表示没有关系。) 芒:(走过来挨近丹林)明天就到了啊,到了香港,我能不能来看你? (丹仍不答,把身体挪远一点。) 芒:丹林,你好像怕我,为什么老是躲着我? 丹:你为什么老是跟着我? 芒:(一摊手,一个洋表情)为什么不?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一个人一生当中,也许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遇上了就不能轻轻放过。 丹:我告诉过你,我到香港的第二天就要结婚了。 (芒作势,正要大批倾诉,乘客甲夫妇牵幼女并肩走过。) 丹:(招呼)陈太太,你们看见我父亲没有? 甲妇:刚才还在这儿,劝我们买他那公司的股票。 丹:(不禁流露忧色)你们没买吧? 甲:我们钱没有富余,没法子买。 甲妇:汪小姐,您父亲这家卫华公司很赚钱,是不是? 丹:唔(沉吟半晌一笑)我对于做生意一窍不通,我去瞧瞧他在哪儿?(向甲夫妇略一点头,走,芒跟上) (甲夫妇目送丹及芒走远,牵着幼女在附近一张长靠椅上坐下来。) 甲妇:这个菲律宾人一天到晚盯着她,她父亲也不管管。 甲:不是菲律宾人,是那里的华侨。 甲妇:(露出自己的势利)华侨也不一定有钱!唉!汪小姐的父亲也真是,一天到晚就知道赌钱,喝酒。 C.O. 第二场 景:邮船娱乐室 时:接上 人:丹,汪,乘客乙、丙、丁、戊、己 C.I. (娱乐室内,一端是几张桥牌桌,另一端放着几样乐器。丹林进来时,汪卓然正与乘客乙丙丁戊己等五六人围着桥牌桌子掷骰子,呼幺喝六。丹皱着眉头走上去。) 汪:(又输了一庄,轻轻地骂)唉!今天手运真悖。 丹:(走上按着汪肩膀)爸爸! 汪:(回顾)嗳!等爸爸翻了本,给你吃红啊! 丹:(轻轻地在汪耳际)爸爸不要来了吧,出去走走。 汪:(大不以为然)哎!外面走来走去有什么意思?我这里手气就要转了,怎么可以不来? (丹林失望地走开,走至另一端,无聊地玩弄乐器。) 汪:(抓着一把骰子,暂时不掷下去,擎起一指,指着在座诸人)你们看见我女儿了吧,这次我到香港去,一来是送她去结婚,二来是扩充营业。香港方面,马上就成立分公司,我女婿打算大量投资。 赌客乙:(心动)啊?你女婿预备投资?(向赌客丙)汪小姐的未婚夫就是南洋橡胶大王董家的少爷! 赌客丙:(肃然起敬)哦! 汪:嗳!我们那位姑爷呀,别瞧他年纪青,可精明得很!赚钱的生意反正少不了他一份,不然董家怎么就能发财?没办法,我只好答应把三分之一的股子让给他,谁叫我们是自己人呢? 赌客乙:(关心地)你们姑爷预备投多少? 汪:(随口撒谎)第一期付五百来万!不过我名下的股份当然由我处理,你们要买要趁早,回头等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好办,我劝你们买是卖交情啊,我汪某人从上海混到香港,从香港混到日本,就是爱交个把朋友 (丹林听着汪吹牛,忧形于色,同时又感无聊,拔足出室。)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