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美食近似于爱


作者:米果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1:57

美食像这间所有的好东西/把人从流水般的日子里捞出来/放在山巅云端/一窥活着的新鲜和美好!
  《美食近似于爱》是风靡台湾的美食专栏《粗茶淡饭》首次集结出版,亦是畅销书《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姊妹篇。不一样的美食体验,却拥有一样的温暖与爱。
  本书作者米果曾荣获台湾“林荣三文学奖”“府城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台湾美食**人”。她真正热爱食物,也真正体会过美食背后的美好人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食物的热爱和从食物得到的快乐和力量。
  本书内容包含56个浓情故事,以及108张精致图片,只为呈现那一刻的香气四溢。从童年到故乡,从乡野到食堂;总有一种回忆你想重温,总有一款美食你想重寻。
  把好滋味放进嘴里,人就会微笑。它像世间所有的好东西,像夏日的微风,让人轻轻飘荡的音乐,能停住时光,唤起热忱,近似于爱。
  本书简介:
  米果吃过很多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有的是儿时母亲做的,有的是在故乡街上吃到的,有的是长大离开故乡后自己亲手做的。而无论哪一种撬开心扉、留在心底的食物,都带着美好,轻快或深沉,仿佛爱意。
  最容易孤独的时候是在异乡的夜里,最简单的安慰是吃一碗热饭。沉浸在食物的世界里,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咀嚼间,感受自己,安抚这颗心,给它打气。有时候津津有味,有时候香滑爽口,有时候大汗淋漓。吃饱的那瞬间像是回到刚学会走路的小时候,总是连滚带爬,却什么都不怕。
  把好滋味放进嘴里,人就会微笑。它像世间所有的好东西,像夏日的微风,让人轻轻飘荡的音乐,能停住时光,唤起热忱,近似于爱。
  作者简介:
  米果,台南出生。酷爱棒球与日系推理小说,曾获几项台湾文学大奖,手握四个专栏,同时也是重度网络使用者。常流连于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和生鲜果蔬聚集的大卖场,现阶段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喂饱、喂好。已出版《欲望街右转》《极地天堂》《朝颜时光》《只想一个人,不行吗?》等十余本书。
  目录:
  PARTONE美好的味道近似于爱
  外婆的姜烧酱油味
  草地阿嬷的餐桌
  多谢款待之母亲的厨房身影
  炸肉油的午后
  帮妈妈煮饭
  来吃粥吧!
  欢迎特别来宾——台式蛋包饭
  代打上场的饭汤部队
  天凉了,来吃麻油料理吧!
  最昂贵的便当
  欢迎回来,好兄弟们
  咸肉——思念阿嬷的味道
  与母亲手作布丁的久别重逢
  卤肉的餐桌地位PART ONE美好的味道近似于爱
  外婆的姜烧酱油味
  草地阿嬷的餐桌
  多谢款待之母亲的厨房身影
  炸肉油的午后
  帮妈妈煮饭
  来吃粥吧!
  欢迎特别来宾——台式蛋包饭
  代打上场的饭汤部队
  天凉了,来吃麻油料理吧!
  最昂贵的便当
  欢迎回来,好兄弟们
  咸肉——思念阿嬷的味道
  与母亲手作布丁的久别重逢
  卤肉的餐桌地位
  老派饮料的人情记忆
  PART TWO吃美了,世界就好了
  月领11K,那些年的寂寞超市滋味
  自慢料理
  女子高校之老派沙拉的必要
  茄子的淡淡忧伤
  菜市场好疗愈
  进击的煎鱼,一定要“赤赤”
  鸡胸肉的甜蜜复仇
  清寒蛋饼
  紧急登板救援又一餐
  白菜卤的生存意义
  王牌救援炒面
  七月半的浓情与清淡
  PART THREE 食物知道家的方向
  鱼丸汤原来是乡愁
  肉臊饭与饭桌仔
  台南米糕绝不妥协的风骨
  有吃有保庇的三王爷糕仔饼
  散步就能吃到的虱目鱼粥就很美味
  台南菜市场完全制霸的珍珠玉米
  无法拒绝红豆的好意
  被空军市场的凉面宠坏了
  PART FOUR 一日三餐是最简单的幸福
  豆芽菜你到底怎么了
  是谁偷走家里的餐桌?
  冰箱为何变成食物的坟场?5
  汤头是熬煮的心意,不是化学添加的魔术
  偶尔也想要吃“今日特餐”
  越来越不爱“吃到饱”,原来是我老了
  亲爱的米粉
  小而呛辣的台湾蒜头正“得时”
  回不去的鲜奶消费年代
  过于梦幻的赏味期限
  PART FIVE 简单小菜,最小限度地善待自己
  不必拘泥的红白萝卜
  干煎豆皮
  红萝卜丝蛋
  酱油蒜头炒笋
  我爱杏鲍菇
  毛豆还是清纯的好
  只是番茄蛋花汤
  鱼汤,一人份
  透抽是快乐的
  清冰箱的最后两道小菜
  前言人过中年,开始会做一些年轻时期厌恶做的事情,而且越来越执着,甘之如饴,甚至不理会别人的侧目,就算被嘲笑,被说是傻瓜笨蛋,也无所谓。
  为何如此?可能是因为人生已然来到下半场,可以出手攻击的机会不多了,必须将领先的局面守下来的压力却不小。
  以前总以为花钱打发一餐两餐,是犒赏自己的恩典,后来渐渐觉得,有本事自己料理菜色,自己把自己喂饱,才叫作幸福。
  “很花时间啊!”
  “没有比较省钱啊!”
  “麻烦!”
  “外面买一买就好了啊!”
  “还要洗碗,很讨厌!”
  诸如此类的,还搭配不耐烦的表情,或双手叉腰,食指直接朝着鼻头戳过来:“你这傻瓜,这样子有什么好拿出来说嘴的。”
  对方大约是那样的意思,即使没能明白说出口,也大概是那样的表情。人过中年,开始会做一些年轻时期厌恶做的事情,而且越来越执着,甘之如饴,甚至不理会别人的侧目,就算被嘲笑,被说是傻瓜笨蛋,也无所谓。
  为何如此?可能是因为人生已然来到下半场,可以出手攻击的机会不多了,必须将领先的局面守下来的压力却不小。
  以前总以为花钱打发一餐两餐,是犒赏自己的恩典,后来渐渐觉得,有本事自己料理菜色,自己把自己喂饱,才叫作幸福。
  “很花时间啊!”
  “没有比较省钱啊!”
  “麻烦!”
  “外面买一买就好了啊!”
  “还要洗碗,很讨厌!”
  诸如此类的,还搭配不耐烦的表情,或双手叉腰,食指直接朝着鼻头戳过来:“你这傻瓜,这样子有什么好拿出来说嘴的。”
  对方大约是那样的意思,即使没能明白说出口,也大概是那样的表情。
  之前还会费尽唇舌去争辩,渐渐地就算了,笑笑即可。毕竟,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从搭车到四个站牌之外的传统市场采买,到搭捷运去十数个站之外的生鲜超市采购,每周一到两次的买菜行程,有时候通过网络跟小农直接订货,已经成为我的日常课业。
  采买当时,脑袋其实就已经同步构思菜色如何搭配,也就是先在心头揣摩那些味道,但也有不按照计划来的,发现时令蔬菜,想吃的海鲜,便宜又好,先买了再说。因为时令新鲜的食材,都有配合节气、调理体质的使命,只要肚子饿了,走入厨房,那些采买当时美好邂逅的心情,自然而然就会找到味道的归宿。
  反正在家工作,坐久了,总得起来走动,于是,走动的时候,就晃到厨房水槽边,打开水龙头,洗菜。如果是叶菜类,就尽量在水中摇晃冲刷,如果是瓜果根茎类,就先用软刷子谨慎刷洗,接着浸泡,浸泡过后再冲洗,用比自己洗脸SPA还要费力的态度。该解冻退冰的,该事先调味的,该切丝切块的,该滚水烫过的,一次一次地离座移步,一次一次备料完成,我像个每天都要拿着手套到牛棚热身的中继后援投手。
  人生到这个阶段了,什么热量、胆固醇、甘油三酯,什么农药残留、化学添加,都不只是如影随形的背后灵。每次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摸肚子,总会揣测肚子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诸如此类的不安,已经变成人生难以逃避、非得认命不可的微小却巨大的疑神疑鬼了。
  那就尽量自己料理,清清楚楚知道从采买到清洗到调味的过程,是怎样的山水相逢,总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虽然这样讲,实在很矫情。
  即使是自己煮给自己吃,也尽量有饭有青菜有肉有鱼有汤,当日烹煮,当日完食,还要用心摆盘,当作一种款待的心意。
  朋友问我,煮食对我来说,算不算是疗愈?或是幸福感?
  我想了一下,好像也没有到“疗愈”或“幸福感”那种浪漫伟大的层次,如果硬要定义,可能比较接近于“责任感”的训练吧!
  对现阶段的自己来说,料理三餐,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便饭,最小限度地善待自己,却巨大如人生志业那样。我喜欢自己把自己喂饱,即使难吃,也要负责任地,直到最后的汤汁都不能闪躲。套一句日本人爱用的说法,虽然只是小小的日常,却是我的人生“流仪”。
  ●食物从来不是简单的东西,它包含着制作者的情感,有人说煲一碗好汤的终极秘诀是全心全意为别人煲汤,没有爱哪来的全心全意,也许这就是美食近似于爱的原因。——读者 许一
  ●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无论一天过得如何,还是会饿,这时候最简单的安慰就是一顿好饭,如果吃到一顿满意的食物,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如果要给自己做一顿饭,那就要好好的做,每一个本来可以美好的时光都不要放弃,这样也就不会被生活放弃。没有人拥抱自己的时候,让食物拥抱自己。——豆瓣网友 丁麟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开心,作者看起来是个真正爱食物的人,她写她小时候在家里吃到的那些美食,同时写她妈妈是怎样给他们一大家子准备早饭午饭晚饭的,很热闹很有家庭温暖的感觉,她的妈妈是以一定要让大家吃饱吃好为自己做饭的目标的,坚持每顿一定要有肉有蛋有菜有汤,作者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妈妈煮米饭,耳濡目染她也对食材有了自己的认识。她写她自己怎么做食物,穿插写这些食物的回忆,满满的是快乐和温暖,而且写得我很有食欲,忍不住想学着一起做。——豆瓣网友 蛇佬腔
  外婆的姜烧酱油味
  走在白天与黑夜交接的暮色中,倘若巷尾飘来邻人烹煮晚餐的香气,恰巧有姜烧酱油的味道,不自觉就在步履之间定格,仿佛被时间下了蛊,时空磁场瞬间翻转,随即跌入记忆的缸底,缸底摇晃着焦黄的糖蜜色……
  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爸妈一起出国旅游时,就是由将军北埔乡下的阿嬷或高雄哈马星外婆轮流来陪伴我们。其中,又以外婆来支援的几率比较大。
  外婆做菜的手艺很强,战后曾经在台北城内某“医生公馆”和桃园的“纺织厂老板”家里掌厨帮佣,据说料理出一整桌宴客酒席也不是问题。因此,爸妈出国的日子,我完全不介意父母离家该有的思念,整天就等着外婆变出什么餐桌好料来解馋。
  微妙的是,我并不记得那些年,外婆做过什么菜色,唯独一种味道,直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嗯,是姜烧酱油的味道。
  外婆吃早斋,农历初一、十五也吃全素,这姜烧酱油的做法,有时候是香菇泡软之后切成细丝快炒,有时候炒“竹仔枝”(后来才知道那是素料的一种,类似豆皮)。总之,热油锅,先把姜丝炒过,再把香菇或竹仔枝加进去,淋上酱油,少许糖,盖上锅盖,慢火烧,烧到汤汁稍微收干,就好了。
  吃素不能吃蒜,唯独姜是被允许的。我问过外婆,她也不知为何姜可以列为素菜。但是有别于葱蒜辣椒等辛香料,姜的味道很清雅,辣不至于辣口,呛也不至于过呛,温温顺顺,尤其添了酱油和糖,那味道仿佛是夜里一轮明月,美到不行。
  嫩姜切丝煮鱼汤尤其好,可以去腥味,又抢不走鱼的鲜味,起锅前,滴几滴米酒,尤其冬日热热喝,从舌尖一路温到心窝。
  嫩姜跟青葱一样,通常是传统市场买菜的人情赠礼,当日若买了蛤蜊或丝瓜,也不必明说,仿佛是市井交易的心领神会,老板娘随即折一段嫩姜塞进袋子,俨然是早就约定好的事情。
  几年来过,跟卖菜老板娘交情像山泉水一样,涓滴成无言的默契,馈赠的嫩姜不知不觉累积到一个程度,也就随手拿了柜子里的干香菇来泡,泡软之后,捏掉水分,切成细丝,酱油姜丝炒一炒,又是一盘下饭的配菜,天底下怎会有这么美好的做菜义理啊!
  如果说,辣椒是东区夜店穿紧身马甲的辣妹,那么,嫩姜就是穿着旗袍,走在大稻埕的旧时代姑娘,在月光下,唱着《月夜愁》。
  而今,这姜烧酱油味,变成一道思念外婆的情感料理,有时候也懒得起油锅爆香姜丝了,拿单柄小汤锅,把泡过香菇的水,小火烧滚,撒一把姜丝,淋少许酱油,酱油本身就有甜味,连糖也省了。就用这酱汁当底,煮冻豆腐或豆皮,小火焖滚,起锅前,淋几滴香油,
  配饭配稀饭,或初一、十五,或任何思念外婆的时候。这姜烧酱油料理,变成一座跨越阴阳的桥,桥的那头,外婆穿着旗袍,16岁从桃园乡下卖到台北城内“下奎府町”当养女的青春模样,月光下,哼着《月夜愁》。
  也不是什么复杂的菜色,一旦有感情,吃起来就有牵挂的黏度。外婆如果知道我仅仅记得这姜烧酱油的滋味,遗忘了她那些足以办整桌酒席的拿手菜,不知道会不会一手摇扇一手戳我额头,笑我笨蛋啊!
  月领11K,那些年的寂寞超市滋味
  刚从学校毕业那年,租屋在市区顶楼加盖的小房间,房东太太只给一个单口瓦斯炉,那时候最常做的料理,就是汤面。
  当时台北市区还没有捷运,下班搭公车返家,常常塞在路上,动弹不得,从基隆路到连云街,几乎要花一个半小时或更久,下车的时间,往往接近七点钟。站牌附近有生鲜超市,买了盒装猪肉片,一把青菜,回家就用小锅煮面,用沙茶酱调味,那样吃了好久,都不腻,不晓得是怎样的耐性与精神战力。毕竟那时候的底薪不到11K,如果不靠吃食省钱,也真的没办法在台北过活。
  后来搬家,跟同学一起合租潮州街的老公寓,厨房是那种老派磨石子的厨台。要说厨台,好像又太过时髦,感觉比较像“灶”,但明明有瓦斯炉,却有灶的感觉,应该是磨石子的关系。
  那厨房没有抽油烟机,只有一扇往外推的窗和一个嵌在气窗上面的排风扇,因此烹煮的时候很少起油锅,仍然是汤面,或酱油乌醋香油做成干拌面,倘若有鱼或青菜,就蒸,或清烫。
  偶尔炒菜,只能开窗,尽量不要大火,否则,那些油腻好像就黏在排风扇的扇叶,久而久之,积成厚厚的油渍,冬天来了,凝结成固状的深褐色,很怕自燃,每次做菜都提心吊胆。
  那时候的胆子小,脸皮也薄,不懂得跟房东争取什么,在那样的条件下想着办法开火。下班后,唯一能买菜的地方,也就剩下百货公司地下室的生鲜超市了,而那百货公司的生意一点都不好,看起来随时都会倒闭。
  当时料理烹调的手艺也不行,汤面变成晚餐的修行,遇到稍有凉意的天气,一个人走路回家,高跟鞋又有点磨脚,走着走着,觉得自己好可怜,那可怜的瞬间,就会想要吃点热的东西,最好有锅,有汤,有点辣。
  超市买来盒装韩国泡菜,一盒去骨鸡腿肉切块,加上真空包装的金针菇,小汤锅水滚之后,先把一半分量的泡菜与鸡腿肉放下去,熬煮出味道,再加入金针菇,起锅之前,再放另一半泡菜,完全不用其他调味料,酸酸辣辣,热情如火。
  先放一半泡菜,是为了熬出汤底的滋味,最后再放剩下的一半泡菜,是贪图火辣的色泽与爽脆的泡菜嚼感。
  就这样,一个人端着锅子,蹲坐在客厅的矮脚桌旁,一边看电视,一边呼噜呼噜吃完,颇有疗愈效果,可见当时的自己多么容易讨好。
  超市也买得到鲜木耳,洗净切成丝,嫩姜也切丝,分量大概一比一,再加上超市处理好的猪肉丝,先用少许油把姜丝爆香,再加肉丝与木耳,少许盐巴与酱油调味,重点来了,白醋,糯米醋,乌醋,任何醋,越多越好,炒成酸酸脆脆的口感,又有嫩姜特别清甜的辣劲,
  热吃适合,冷了就当陪衬啤酒的小菜。
  超市生鲜柜,靠近生鱼片的地方,一定会有生鱼片处理过后,另外盒装的鱼头鱼骨或鱼下巴,价格都很便宜。我常常在超市买这类的鱼头鱼骨鱼下巴,煮姜丝鱼汤,或“敷”上一层薄薄的湿豆豉,大火蒸十分钟,装盘之后,气势颇好,完全看不出是从高价生鱼片切割下来的小小恩惠。
  那几年,也就是靠这几道带着寂寞的超市滋味,有了加菜的小情意。而那家站牌旁边的百货公司果然歇业了,但是超市挺过第二个十年,依然安好。我迁离那个区域很多年了,偶尔搭车经过,发现那超市的招牌还在,会觉得心头特别温暖。
  刻苦耐劳吃了几年的汤面与超市廉价食材,已经有了共渡难关的革命情感,有时候,还是会煮来回味一番。毕竟,一起撑过拮据的日子,即使是不起眼的菜色,也是人间美味了。
  





上一本:枕一首歌,说晚安: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下一本:离开前请叫醒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美食近似于爱的作者是米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